2014年7月,再見了騰訊微博
易站網對于騰訊微博事業部撤銷一事并不感覺驚訝,但可惜的是,騰訊微博尚未找到合適的定位,也未參考國外著名的社交媒體平臺“pinterest”拼趣網的圖片模式。最關鍵的,易站網推崇的“短視頻”營銷,也紛紛被重視了。
被騰訊內部視作戰略型防御的產品“騰訊微博”,在激烈的內外夾擊下“被調整”。
“騰訊微博事業部撤銷掉了……”7月22日晚,騰訊微博內部人士在新浪微博上表示。
當時即有消息人士稱,騰訊微博啟動大調整,其產品運營團隊將被整合入騰訊新聞團隊,其余部分員工則被分流至騰訊微視團隊,只留下部分人員維持日常的基本運營。
7月23日,騰訊方面對《第一財經日報》記者回應,騰訊微博產品運營團隊與騰訊新聞團隊進行整合,強化整體社交資訊服務功能,
“但這并不影響微博在新功能方面的研發,微博將持續運營。”
與此同時,上線不到一年的騰訊微視正式確立為一個獨立部門微視產品部,提升為未來的發展重點,意欲借短視頻分享搶占移動社交領域。
2010年,阻擊紅極一時的新浪微博,包括搜狐、網易、騰訊在內相繼推出自家的微博產品。一時間,微博成為四大門戶的標配。
對于占據人口紅利優勢的騰訊微博,是其中與新浪微博競爭最為激烈的一家。二者爭搶名人、機構入駐時有發生。而騰訊微博也被業界認為存在打敗新浪微博的機會,這個機會就是新浪微博的商業化壓力。
在2012年初的一次公開場合,馬化騰還曾對外揭秘一年來兩家主流微博的拼殺過程,“大家都不計成本”,他說,騰訊微博投幾千萬廣告,新浪微博就投幾千萬廣告進行拼殺。以致去年一個季度財報出來,投資者特別注意到騰訊在微博上的投入過多,“看得出來我們是打得挺難看的,如果騰訊微博被打得鼻青臉腫,新浪會滿臉是血。”
但時隔兩年,在馬化騰眼里可能“滿臉是血”的微博,在商業化與用戶體驗的爭議聲中傍上阿里,成功上市;而“鼻青臉腫”的騰訊微博卻被其他業務合并。
IT評論人士洪波認為,騰訊微博的運營模式,以拉用戶上微博,鼓勵用戶轉發刺激活躍度為主。“但騰訊微博的這種激勵手段,并沒有激活有效溝通和對話,反而制造了大量無意義的轉發和評論,對用戶形成強干擾。另外,大量的鼓勵用戶@別人的所謂的活動,也是一種強干擾。一個核心用戶,從騰訊微博的多層次互動中得到的營養很有限,這讓騰訊微博的價值大打折扣。”
而艾媒咨詢CEO張毅告訴本報記者,騰訊微博主要失敗在質量上,雖然用戶不少,但是活躍度和對產品的依賴性都不高。另外,由于個人微博粉絲數有限,所以大家更愿意把它當作一個媒體去使用,但是和新浪微博相比,騰訊微博更像一個朋友圈子或QQ空間。
另有業內人士分析稱,從內部來看,騰訊微博產品定位與QQ說說、QQ空間等重疊度過高,同時,騰訊內部競爭激烈,微博更像是防御產品,并非其核心產品。
而從外部競爭看,騰訊微博由于起步較晚,跟風競爭對手,始終不溫不火。
內部迭代
而騰訊微博的調整,也并不意味著騰訊對微博業務的全面放棄。
之所以把騰訊微博產品運營團隊與騰訊新聞團隊進行整合,很大程度上在于,騰訊內部判斷,信息分發跨越了終端和平臺,而產品技術為內容聚合和編輯模式提供了新思路—采編和分發渠道不再是線性環節,而成為高度整合的有機體。這意味著加強產品技術與內容運營的強耦合,加強新聞與社交媒體的強整合,成為騰訊網媒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。
上述接近騰訊微博的人士對記者表示,具備強烈社交屬性的騰訊微博,現在以媒體工具角度切入放在網媒系統中,或許會有新機會。事實上,有著較強媒體屬性的新浪微博之所以成功,也與新浪的新聞門戶背后豐富的新聞資源密不可分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此次調整過程中,上線不到一年的騰訊微視正式確立為一個獨立部門微視產品部,提升為未來的發展重點,意欲借短視頻分享搶占移動社交領域。而此前,新浪微博也推出類似的業務“秒拍”。
按照騰訊的說法,短視頻正在成為主流,隨著4G的發展將迎來爆發。基于此,原微視產品運營團隊升級為微視產品部,以支撐產品的長期運營發展。
可以說,踩著4G的鼓點,短視頻被視作是在以圖文和語音為主的內容之后,移動社交的下一個必爭之地。
推薦文章
2025-01-18
2024-11-28
2024-11-09
2024-10-25
2024-06-25
2024-01-04
2023-11-06
2023-10-30
2023-10-13
2023-10-10
穩定
產品高可用性高并發貼心
項目群及時溝通專業
產品經理1v1支持快速
MVP模式小步快跑承諾
我們選擇聲譽堅持
10年專注高端品質開發